美术海绵宝宝教案怎么写_幼儿园海绵宝宝绘画课流程

新网编辑 10 0

一、为什么幼儿园孩子偏爱海绵宝宝主题绘画?

走进任何一间中班教室,只要老师提到“黄色方块”,孩子们立刻齐声喊出“海绵宝宝”。**这种角色自带的高饱和度色彩、夸张表情与简单几何形体**,恰好符合三到六岁儿童的视觉偏好与手部操作能力。因此,把海绵宝宝作为美术课主题,天然就能激发兴趣,降低畏难情绪。

美术海绵宝宝教案怎么写_幼儿园海绵宝宝绘画课流程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二、写教案前必须厘清的三件事

1. 年龄段差异如何影响目标设定?

小班:能分辨黄、蓝、红三原色,尝试用海绵印章点压出“方形身体”即可。
中班:在方形基础上添画五官、领带,学习**“先大后小”**的构图顺序。
大班:加入背景,如菠萝屋、水母、海底泡泡,初步体验**前后遮挡关系**。

2. 材料准备清单怎样精简又出彩?

  • **黄色海绵块**:剪成5cm×5cm方块,方便小手抓握。
  • **水粉颜料**:黄、白、黑、红四色足够,避免调色混乱。
  • **记号笔**:黑色粗头勾勒轮廓,细头画表情。
  • **A3硬卡纸**:防止颜料渗透,便于后期展示。

3. 时间节奏如何分配?

导入故事(3分钟)→示范步骤(5分钟)→自主创作(15分钟)→作品分享(5分钟)→延伸游戏(2分钟)。**全程30分钟**,符合幼儿园小班注意力极限。


三、美术海绵宝宝教案怎么写?——直接给出可套用模板

活动名称:海绵宝宝海底派对
领域整合:艺术+语言(讲述动画情节)
活动目标:
1. 认知:认识方形、长方形基本形。
2. 技能:学会用海绵压印叠加颜色。
3. 情感:体验与朋友合作的快乐。
活动重点:用海绵压出清晰的方块身体。
活动难点:在方块上添加对称的五官。
活动准备:见上文材料清单。
活动过程:
1. 情境导入:教师戴上海绵宝宝头套,用卡通音说“小朋友们,今天我要开派对,缺一张大合照,你们能帮帮我吗?”
2. 示范讲解:
   ① 黄色海绵蘸颜料,在纸上压一下就是身体。
   ② 换小海绵,蘸白色压出眼白。
   ③ 黑色记号笔画眼珠、睫毛。
   ④ 红色画领带。
3. 幼儿操作:播放《海绵宝宝》背景音乐,教师巡回指导,提醒“先压大块,再添小块”。
4. 作品展示:把全班作品拼成一张“海底大合影”,请幼儿找一找“哪只海绵宝宝笑得最开心”。
5. 延伸游戏:用剩余颜料吹泡泡,模拟海底气泡。
评价要点:能否压出完整方形;是否敢于用黑色勾线;是否愿意与同伴分享颜料。

四、幼儿园海绵宝宝绘画课流程中的五大易错点

  1. 颜料过稀:导致海绵压印时颜色晕开,失去方块棱角。解决办法——提前把水粉调成酸奶状。
  2. 五官位置混乱:孩子把眼睛画到身体外面。解决办法——用铅笔轻点两个对称点,再请幼儿连接。
  3. 时间超支:孩子沉迷画背景水母。解决办法——设置“小闹钟”,倒计时五分钟提醒。
  4. 争抢工具:黄色海绵只有一块。解决办法——采用“颜色通行证”,拿到通行证才能去取材料。
  5. 作品雷同:全班都是标准微笑脸。解决办法——展示四张不同表情参考图,鼓励“生气、惊讶、害羞”等多变表情。

五、如何把这节课升级为STEAM融合活动?

把美术课再往前一步,就能与科学、数学自然衔接:

  • 科学:观察真实海绵吸水前后的体积变化,讨论“为什么卡通海绵宝宝不会变湿”。
  • 数学:数一数菠萝屋有多少个菱形窗户,比较大小。
  • 工程:用积木搭建蟹堡王餐厅,体验空间结构。
  • 语言:创编“海绵宝宝的新朋友”故事,练习完整句式。

六、家长沟通话术示例

放学时,常有家长问:“今天画了什么?”老师可以这样说:

“今天孩子用海绵压印的方式创作了海绵宝宝,重点练习了**方形定位**和**对称添画**。回家您可以请他教您怎么吹泡泡背景,顺便复习‘大、小’‘上、下’的方位词。”

七、课后反思与微调建议

上完课别急着收工,记录三个数据:

美术海绵宝宝教案怎么写_幼儿园海绵宝宝绘画课流程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1. 有多少孩子能独立完成方块压印?
  2. 有多少孩子需要提示才能画对称五官?
  3. 背景音乐分贝是否过高,导致部分孩子分心?

下一次可把音乐换成海浪白噪音,或把海绵块换成土豆印章,观察兴趣度变化。**持续迭代,才是好教案的诞生方式。**

美术海绵宝宝教案怎么写_幼儿园海绵宝宝绘画课流程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