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宝宝会同时出现流鼻涕和干呕?
很多家长发现,孩子一感冒就鼻涕倒流,接着出现恶心、干呕,甚至把刚吃下去的奶吐出来。这是因为婴幼儿的鼻咽部短、咽反射敏感,鼻涕顺着后鼻孔流到咽喉,刺激呕吐中枢,于是出现干呕。简单理解:鼻涕是“导火索”,干呕是“连锁反应”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在家先观察还是立刻去医院?
先别慌,用“红绿灯”法判断
- 绿灯(在家护理):鼻涕清稀、体温低于℃,干呕次数≤次/天,能吃能玩。
- 黄灯(电话问诊):鼻涕变黄绿、低热持续小时、干呕影响进食。
- 红灯(立即就诊):高热≥℃、呼吸急促、干呕伴血丝或胆汁、精神萎靡。
居家护理的五个关键动作
1. 先通鼻再进食
喂奶前分钟,用生理盐水滴鼻+吸鼻器轻柔清理。鼻子通了,吞咽时鼻涕刺激减少,干呕自然减轻。
2. 调整喂养姿势
母乳或奶瓶喂养时,把宝宝上半身垫高°,喂后竖抱拍嗝分钟,减少胃食管反流。
3. 温湿空气缓解黏膜水肿
浴室放热水制造蒸汽,抱孩子在充满温湿空气的浴室待分钟,每天次。注意水温防烫伤。
4. 少量多次补液
干呕后暂停固体食物小时,先给口服补液盐或母乳,每次-ml,间隔分钟,避免一次灌太多。
5. 夜间抬高床头
在婴儿床床垫下垫毛巾卷,形成°斜坡,减少平躺时鼻涕倒流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哪些情况提示不是普通感冒?
如果干呕呈喷射状、体重不增、伴有喘息或湿疹加重,需警惕:
- 过敏性鼻炎:清鼻涕超过两周,晨起喷嚏多,家族有过敏史。
- 胃食管反流:吃奶后弓背哭闹,夜间干呕明显。
- 先天性结构异常:如后鼻孔闭锁、气管食管瘘,出生后即持续症状。
医生可能会做哪些检查?
面诊时,儿科医生通常会:
- 用耳镜看鼓膜,排除中耳炎导致的反射性干呕。
- 听诊肺部,鉴别毛细支气管炎。
- 必要时做血常规+CRP,判断细菌还是病毒感染。
- 怀疑过敏时,查血清总IgE或皮肤点刺试验。
药物使用的“三要三不要”
三要:
- 要按体重计算剂量,不随意加量。
- 要选用单一成分药物,避免复方感冒药。
- 要用生理盐水洗鼻,安全无副作用。
三不要:
- 不要给岁以下宝宝用含右美沙芬、异丙嗪的止咳药。
- 不要自行购买抗生素,除非医生确认细菌感染。
- 不要依赖抗病毒口服液,普通感冒多为自愈性。
预防比治疗更重要
日常防护四件套
1. 疫苗接种:按时接种流感疫苗、轮状病毒疫苗,减少感染源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2. 手部卫生:看护人外出回家先洗手,避免把病毒带给宝宝。
3. 避免二手烟:烟雾刺激呼吸道,增加鼻涕和干呕概率。
4. 合理穿衣:摸后颈判断冷热,比大人多一件即可,过度捂热反而降低抵抗力。
家长最担心的三个问题
Q:干呕会把嗓子撕伤吗?
A:婴幼儿黏膜修复能力强,偶尔干呕不会造成损伤。若呕吐物带血丝,需排查剧烈咳嗽导致的毛细血管破裂。
Q:鼻涕倒流会不会变成肺炎?
A:单纯鼻涕倒流不会引发肺炎,但若出现呼吸频率>次/分、三凹征,提示可能向下蔓延,需及时胸片检查。
Q:可以给宝宝喝葱白水或生姜水吗?
A:岁以下婴儿肠道屏障未成熟,葱、姜的挥发油可能刺激胃肠道,反而加重干呕,不建议使用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