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岁半宝宝摔到后脑勺怎么办?需要去医院吗?
先观察意识、呕吐、出血三大信号,若出现任何一项异常,立即就医;若精神状态正常,可在家密切观察24小时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后脑勺着地最让家长紧张?
后脑勺集中了脑干、小脑等关键区域,一旦受到冲击,可能影响呼吸、心跳、平衡等基础功能。婴幼儿颅骨尚未完全闭合,缓冲能力弱,摔倒时头部先着地的情况又特别常见,因此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“要不要马上去医院”。
先别慌,用“三步评估法”快速判断
1. 看哭声与意识
宝宝摔落后立即大哭,说明意识清醒,气道通畅;若哭声微弱、眼神涣散、叫名字无反应,需立即拨打120。
2. 看呕吐次数
偶尔吐一次可能是惊吓所致;连续呕吐两次以上,或喷射状呕吐,提示颅内压升高,必须急诊。
3. 看头皮与耳鼻
- 头皮鼓包:多为血肿,冷敷即可;
- 头皮裂伤:压迫止血后去医院缝合;
- 耳鼻流血或透明液体:疑似颅底骨折,禁止填塞或冲洗,立即平躺送医。
在家观察的“黄金24小时”怎么做?
若初步评估无异常,仍需警惕“迟发性症状”。
观察清单
- 每2小时轻唤宝宝名字,确认能否正常回应;
- 记录睡眠时长,若比平时多睡1小时以上且难叫醒,需警觉;
- 检查瞳孔大小是否一致,用手电照射看对光反应;
- 喂食少量水或奶,观察是否再次呕吐;
- 注意走路是否东倒西歪,或原本会走的突然不敢走。
哪些情况必须立刻去医院?
出现以下任一表现,不要犹豫,直接急诊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意识丧失超过30秒;
- 抽搐、肢体僵硬或单侧无力;
- 持续哭闹超过1小时无法安抚;
- 囟门明显隆起或凹陷;
- 面色苍白、出冷汗、呼吸急促。
医院会做哪些检查?
医生根据坠落高度、地面材质、症状表现决定:
- 头颅CT:快速排查颅内出血,但有辐射,非必要不做;
- 头颅超声:仅适用于前囟未闭的婴儿,无辐射但精度有限;
- 观察室留观:症状轻微时,医生可能建议留观4–6小时,再决定是否拍片。
在家护理的“四不要”与“四要”
四不要
- 不要揉鼓包,越揉越肿;
- 不要立刻哄睡,至少清醒观察1小时;
- 不要给止痛药掩盖症状;
- 不要让宝宝独自睡觉,夜间需同室。
四要
- 要在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,防止二次撞击;
- 要在清醒时多互动,观察反应;
- 要在72小时内避免乘坐长途车或飞机,防止颅内压波动;
- 要保留就诊记录,万一后续出现异常,方便医生追溯。
常见疑问快问快答
Q:冰敷多久合适?
A:用毛巾包冰袋,每次10分钟,间隔20分钟,持续2小时即可。
Q:宝宝摔后变得特别黏人,是脑震荡吗?
A:惊吓反应居多,若伴随前述危险信号才考虑脑震荡。
Q:会不会影响智力?
A:单纯轻度外伤无后遗症,真正影响的是严重颅内出血或反复多次撞击。
如何把“下一次”风险降到最低?
- 给地板铺上厚度≥1.5厘米的爬行垫,接缝处用胶带固定;
- 换尿布、洗澡时,一只手始终护住宝宝肩背;
- 婴儿床护栏高度≥60厘米,间隙<6厘米,防止翻出;
- 学步期穿防滑袜,避免在光滑地砖上奔跑;
- 家中尖锐桌角贴防撞条,重物远离边缘。
孩子跌跌撞撞是成长的一部分,家长既要冷静判断,也要做好环境防护。把这篇文章收藏起来,关键时刻对照清单,一分钟就能做出正确决定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