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宝掉牙正常吗_乳牙脱落顺序

新网编辑 9 0

宝宝掉牙到底算不算“正常”?

不少家长一看到孩子门牙松动就紧张:会不会太早?会不会太晚?其实,**大多数孩子在5~7岁之间迎来第一颗乳牙脱落**,早于4岁或晚于8岁就需要找牙医评估。只要全身发育、营养、口腔习惯都健康,**掉牙本身就是乳牙根被恒牙胚“吸收”的自然过程**,并非疾病。

宝宝掉牙正常吗_乳牙脱落顺序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乳牙脱落的“时间表”长什么样?

很多家长以为牙齿是“一颗颗随机掉”,其实它遵循**先下后上、先前再后、左右对称**的规律:

  • **6岁左右**:下颌两颗中切牙(下门牙)最先松动,紧接着是上颌中切牙。
  • **7~8岁**:侧切牙加入“离队”行列。
  • **9~10岁**:第一乳磨牙开始让位。
  • **10~12岁**:乳尖牙、第二乳磨牙依次谢幕。

若发现**左右同名牙相差半年以上还没动静**,建议拍片看看恒牙胚是否存在或受阻。


为什么有的孩子4岁就掉牙?

过早掉牙常见三大诱因:

  1. 外伤磕碰:摔倒、撞击直接让乳牙根折断或吸收。
  2. 严重蛀牙:龋坏深入牙髓,根尖炎症加速牙根吸收。
  3. 恒牙胚错位:恒牙没在“正确位置”萌出,反而顶到相邻乳牙根。

自问自答:需要干预吗?
如果掉牙后**恒牙在半年内萌出**,空间足够,可观察;若**空隙被邻牙挤占或半年无恒牙影**,需做间隙保持器。


8岁还没掉牙,是“发育晚”还是“埋伏牙”?

延迟掉牙同样分情况:

宝宝掉牙正常吗_乳牙脱落顺序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**全身因素**:营养不良、内分泌疾病(如甲状腺功能减退)会推迟恒牙发育。
  • **局部因素**:乳牙根与牙槽骨粘连、恒牙胚缺失或倒置阻生。

牙医会通过**全景片+侧位片**判断恒牙胚状态。若确诊恒牙缺失,乳牙可能“超期服役”到十几岁,最终仍需种植或矫正。


掉牙期常见“尴尬事”逐个破解

1. 牙齿摇摇晃晃,孩子怕疼不肯拔?

家长可以这样做:

  • 用**干净纱布**轻旋90°,测试松动度;若仅剩一丝连接,果断拔掉减少误吞风险。
  • 若孩子恐惧,**表面涂一点利多卡因凝胶**或预约牙医无痛拔除。

2. 新牙长出来,旧牙还没掉,出现“双排牙”?

这是**“乳牙滞留”**的典型画面。原因:饮食过于精细,颌骨缺乏咀嚼刺激。对策:

  1. 先吃**苹果、玉米、牛肉干**等耐嚼食物,刺激自然脱落。
  2. 若两周后仍不动,牙医会**微创拔除乳牙**,给恒牙让路。

3. 掉牙后空洞大,说话漏风怎么办?

语言发育已基本完成,**短暂漏风属正常**,可通过朗读绕口令训练唇舌;若多颗前牙缺失影响发音,可定制**临时义齿式间隙保持器**。


家庭护理清单:让恒牙赢在起跑线

很多家长以为“乳牙反正要掉”,护理松懈,结果恒牙一萌出就龋坏。正确姿势:

宝宝掉牙正常吗_乳牙脱落顺序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刷牙升级:掉牙后改用**软毛小头牙刷+含氟牙膏豌豆大小**,重点清洁牙龈边缘与新生恒牙窝沟。
  • 窝沟封闭:恒磨牙完全萌出后6个月内做封闭,防蛀率降90%。
  • 饮食补钙:牛奶、奶酪、芝麻酱每日摄入,**维生素D同步补充**帮助钙沉积。
  • 戒除口呼吸**与**吮指习惯**,避免牙弓狭窄导致恒牙拥挤。

牙医提醒:这些情况必须立即就诊

出现以下信号,别再观望:

  • 掉牙后**持续出血超过30分钟**。
  • 牙龈**肿胀化脓或伴随38℃以上发热**。
  • 恒牙萌出**方向异常**(向内、向外、扭转)。
  • 乳牙**未松动却自行断裂**,可能提示牙根吸收异常。

写在最后的小贴士

把掉牙变成成长仪式:准备一个**“牙齿纪念盒”**,让孩子写下掉牙日期和心愿,再一起拍张“豁牙照”。**正向心理暗示**能缓解焦虑,也能让孩子更主动参与口腔护理。记住,每一颗乳牙的离开,都是恒牙健康登场的序曲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