需要,但前提是要判断伤口深度、污染程度以及疫苗接种史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破伤风到底是什么?
破伤风不是“风吹”引起的,而是由破伤风梭菌分泌的神经毒素导致。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、灰尘、动物粪便中,一旦通过深而窄的伤口进入体内,就可能繁殖并释放毒素,引发肌肉强直、痉挛,甚至危及生命。
2岁宝宝为何更危险?
- 免疫系统尚未成熟:2岁幼儿的抗体水平低于成人,对毒素的抵抗力弱。
- 伤口表达能力差:宝宝说不清疼痛程度,家长容易忽视深部刺伤。
- 活动环境高风险:学走路阶段常跌倒,赤脚在草地、沙地玩耍,接触污染源机会大。
哪些伤口必须警惕?
不是所有擦伤都要打破伤风针,重点看以下三点:
- 深度:被钉子、竹签、尖锐玩具刺入皮下,形成“缺氧”环境。
- 污染:伤口沾到泥土、铁锈、宠物口水。
- 时间:受伤后超过6小时未彻底清创。
宝宝已打过百白破疫苗,还要再打吗?
百白破疫苗(DTaP)通常在2、3、4月龄完成基础免疫,18月龄加强一针。家长常问:
“既然已经接种,为什么医生还建议打破伤风针?”
答案分两种情况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全程接种且最后一针在5年内:一般只需彻底清创,无需额外注射。
- 超过5年或接种记录不全:需补打破伤风疫苗(TT)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(TIG),提供即时保护。
延迟处理的真实风险
临床曾收治一名2岁男童,被生锈铁钉扎伤脚底,家长仅用酒精简单擦拭,3天后出现牙关紧闭、哭闹不止,确诊为破伤风,住院28天才脱险。医生复盘发现:
- 伤口深达1.5厘米,形成厌氧环境。
- 家长误以为“打过疫苗就没事”,错过最佳处理窗口。
家庭急救三步法
受伤后黄金10分钟这样做:
- 冲:流动清水冲洗伤口至少5分钟,冲走表面污染物。
- 挤: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,排出少量血液。
- 盖:用无菌纱布覆盖,避免二次污染,立即送医评估。
医院如何评估?
急诊儿科会按以下流程处理:
- 伤口分级:清洁表浅(Ⅰ级)、污染较深(Ⅱ级)、严重污染(Ⅲ级)。
- 免疫史核查:查看疫苗本或电子接种记录。
- 联合注射:必要时同时给予TIG(立即中和毒素)和TT(刺激长期免疫)。
常见误区大辟谣
误区1:小伤口不用管
牙签扎伤、订书钉划伤也可能感染,关键看深度和污染。
误区2:打破伤风针会伤脑
现代疫苗高度纯化,不良反应率低于0.1%,远低于破伤风死亡率(10%-20%)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误区3:用土方“拔毒”
涂抹牙膏、酱油不仅无效,还会掩盖伤情,增加感染风险。
预防比治疗更重要
家长能做的三件事:
- 按时接种疫苗:确保2岁前完成4针DTaP,6岁再加强。
- 环境管理:户外活动穿包趾鞋,远离建筑工地、垃圾堆。
- 教育看护:教宝宝不啃咬尖锐物品,玩耍后及时洗手。
何时必须立即就医?
出现以下任一情况,立即前往有儿科急诊的医院:
- 伤口深到需要缝合。
- 受伤物体明显生锈或沾有粪便。
- 宝宝出现烦躁、咀嚼困难、颈部僵硬等神经症状。
破伤风一旦发作,治疗周期长、费用高,还可能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。2岁宝宝的每一次跌倒,都值得家长用最科学的态度对待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