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出生的宝宝胃容量小、食管短,吃奶时容易吞入空气,若不及时排出,轻则溢奶,重则肠绞痛。很多新手爸妈最焦虑的就是:新生宝宝怎么拍嗝?拍嗝姿势有哪些?下面用问答+实操的方式,把临床护理经验一次性讲透。

一、为什么一定要拍嗝?
胃内空气=定时炸弹:空气占据胃容量,奶液被迫反流;空气下行进入肠道,又会造成胀气哭闹。拍嗝的核心目的,就是抢在炸弹爆炸前拆掉引信。
二、新生宝宝怎么拍嗝?
1. 什么时候开始拍?
母乳喂养:换边时或吃完一侧后;
瓶喂:每吃30-60ml就暂停一次。不要等到“吃撑了”才想起拍。
2. 拍多久算完成?
通常2-5分钟就能听到“嗝”一声;若超过10分钟仍无动静,可让宝宝侧卧休息片刻再试,避免长时间竖抱压迫脊柱。
3. 拍不出怎么办?
自问:宝宝是否太困?姿势是否让胃部受压?
自答:先让宝宝趴肩,轻拍不奏效就改为坐姿前倾,再无效可尝试“踩单车”腿部运动,帮助气体下行。
三、拍嗝姿势有哪些?
姿势一:肩上趴拍法(最常用)
- 步骤:将宝宝竖直抱起,头靠大人肩膀,一手托臀,另一手空心掌从背中由下向上轻拍。
- 优点:重力帮助气体上升,适合新生儿颈部力量弱。
- 注意:大人身体略后仰,避免宝宝口鼻被衣物堵住。
姿势二:坐姿前倾法(适合3周+)
- 步骤:让宝宝坐在大人大腿上,身体前倾约30°,大人用虎口托住宝宝下巴与胸,另一手轻拍背部。
- 优点:对脊柱压力小,拍击力度更易控制。
- 注意:下巴托稳,避免颈部前屈影响呼吸。
姿势三:俯卧腿拍法(胀气严重时)
- 步骤:宝宝横趴在大人大腿上,头略高于臀,轻拍背部或顺时针揉背。
- 优点:腹部受压,促进气体排出,缓解肠绞痛。
- 注意:饭后30分钟内慎用,防止吐奶。
四、拍嗝常见误区
误区1:用力越大越好
空心掌即可,用力过猛会震伤内脏。

误区2:只拍背部中央
正确区域是肩胛骨下方至腰部以上,左右两侧交替拍。
误区3:拍嗝后立刻平躺
建议竖抱15-20分钟,待奶液完全下行再放下。
五、夜间拍嗝偷懒技巧
- 侧躺拍:妈妈侧卧,宝宝面向妈妈同样侧卧,妈妈轻拍宝宝背部,省力且不易惊醒。
- 15°斜坡枕:喂奶时就让宝宝头高位,减少吞气,拍嗝时间可缩短一半。
- 拍嗝巾:在肩头垫一块纯棉拍嗝巾,防止吐奶弄湿床单,减少换洗折腾。
六、特殊场景处理
1. 早产儿
胃壁更薄,拍嗝时间减半,力度更轻,优先采用俯卧腿拍法,减少竖抱对呼吸的影响。
2. 吐奶严重
拍嗝后仍大量吐奶,需排查胃食管反流;喂奶时保持头高位,少量多餐,必要时就医。
3. 双胞胎
可借助双人哺乳枕,一次喂完两个宝宝后,轮流竖抱拍嗝,另一宝宝先侧卧防呛。

七、拍嗝与安抚结合
拍嗝时宝宝常因中断吃奶而哭闹,可同步做以下动作:
- 轻拍节奏模仿心跳(每秒1-2次)
- 发出“shh”白噪音
- 包裹襁褓增加安全感
这样既能排气,又能快速哄睡。
八、工具推荐
- 防胀气奶瓶:内置导气管,减少吞气量。
- 拍嗝垫:记忆棉材质,贴合宝宝胸腹,减少大人手臂压力。
- 背巾拍嗝:把宝宝脸朝外竖抱在背巾里,走动中自然完成拍嗝,解放双手。
掌握以上方法后,你会发现拍嗝不再是“玄学”,而是一项可量化、可复制的护理技能。每次听到那声清脆的“嗝”,就是宝宝肠胃最安心的信号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