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宝突然一天拉五六次、便便呈水样或蛋花状,家长往往急得团团转。到底要不要立刻送医院?能不能先在家护理?吃什么才不会雪上加霜?下面用问答形式把家长最关心的点一次讲透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一、先分清:这是“正常大便波动”还是“腹泻警报”?
自问:怎么判断宝宝真的拉稀?
答:看“次数+性状+精神状态”三件套。
- 次数:新生儿一天七八次糊状便算正常;添加辅食后,若排便次数突然比平日多两倍,就要警惕。
- 性状:水样、蛋花汤样、黏液血丝便都属于异常。
- 精神状态:能吃能玩、尿量正常,多半轻度;若嗜睡、眼窝凹陷、尿少,立即就医。
二、宝宝拉稀怎么办?家庭护理四步走
1. 补液:先盐后糖,顺序别反
问:只喝白开水行不行?
答:不行。腹泻带走大量电解质,光补水会稀释体内钠钾浓度,反而加重脱水。
正确做法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首选口服补液盐Ⅲ,按说明书50ml/kg,4小时内分次喂完。
- 没有补液盐时,可临时用米汤500ml+细盐1.75g替代。
- 每次拉后继续补充10ml/kg,直到尿量恢复。
2. 饮食:继续吃,但要“降级”
问:要不要停奶停辅食?
答:除严重呕吐外,继续喂养反而能修复肠黏膜。
6个月以内母乳宝宝:增加哺乳次数,缩短单次时间,减轻肠道负担。
配方奶宝宝:可暂时换成无乳糖配方,好转后逐步换回。
已添加辅食宝宝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可吃:苹果泥、胡萝卜泥、大米粥、面条、瘦肉末。
- 暂停:高糖果汁、油腻肉汤、粗纤维蔬菜。
3. 药物:三种常备,两种慎用
可在家备用:
- 蒙脱石散:吸附毒素,保护肠黏膜,空腹服用。
- 益生菌:推荐布拉氏酵母菌、鼠李糖乳杆菌GG,缩短病程。
- 口服补液盐:见上文。
不建议自行使用:
- 抗生素:除非确诊细菌感染,否则破坏菌群。
- 止泻药:如洛哌丁胺,婴幼儿禁用,易致肠麻痹。
4. 观察:出现这些信号立即去医院
- 呕吐频繁,连水都喝不下
- 大便带血或柏油样
- 持续高热>38.5℃
- 囟门明显凹陷、皮肤弹性差
- 6小时内无尿
三、宝宝拉稀吃什么好?一张“24小时食谱”直接抄
早餐(腹泻第1天)
- 母乳宝宝:按需哺乳
- 配方奶宝宝:无乳糖配方90ml+口服补液盐30ml
- 辅食宝宝:大米油(米汤上层浓汁)100ml+苹果泥2勺
上午加餐
- 胡萝卜泥50g:含果胶,吸附水分
- 口服补液盐50ml
午餐
- 瘦肉末粥:大米20g+猪里脊10g,炖至软烂
- 蒸苹果半个:加热后鞣酸收敛作用更强
下午加餐
- 布拉氏酵母菌一包,用温水或奶送服
- 米汤100ml
晚餐
- 面条汤:细面30g+青菜嫩叶10g,滴两滴植物油防便秘
- 母乳/配方奶按需
夜间护理
每拉一次,补液盐10ml/kg,用针筒或小勺少量多次喂,避免呛咳。
四、常见误区大扫雷
误区1:腹泻必须禁食24小时
正解:饥饿会让肠绒毛萎缩,延长恢复时间。
误区2:喝运动饮料代替补液盐
正解:运动饮料含糖过高,渗透压不对,可能加重腹泻。
误区3:用大蒜水、石榴皮止泻
正解:刺激性大,可能损伤肠道,婴幼儿肝肾代谢能力弱。
五、预防比治疗更重要:做好这三件事,腹泻少一半
- 手卫生:饭前便后用流动水+肥皂搓20秒,尤其是家长。
- 奶具消毒:奶瓶、奶嘴每天煮沸10分钟,辅食碗勺生熟分开。
- 疫苗接种:轮状病毒疫苗在2月龄、4月龄、6月龄口服,可显著降低重症腹泻风险。
宝宝肠道娇嫩,每一次腹泻都是免疫系统的“实战演练”。掌握科学补液、合理饮食、及时就医三大原则,就能把风险降到最低,让小家伙尽快恢复活力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