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章图片大全到底包含哪些类型?**如何辨别真假公章**?这两个问题是企业、财务、法务乃至普通个人最常搜索的高频长尾词。下文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,一次性讲透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公章图片大全到底有哪些常见类型?
公章并非只有“圆形红章”一种,它其实是一张“家族合影”。
- 行政公章:最正统的圆形章,直径通常38-42mm,中央刊五角星,外环刻单位法定名称。
- 财务专用章:多数为椭圆形或圆形,带有“财务专用章”字样,用于银行预留印鉴。
- 合同专用章:圆形或椭圆形,刻“合同专用章”,专用于对外签署合同。
- 发票专用章:国家税务总局统一式样,椭圆形,45×30mm,含税号。
- 法人章:正方形小章,刻法定代表人姓名,常配合财务章一起使用。
- 报关专用章:椭圆形或圆形,海关备案,刻“报关专用章”及企业海关编码。
- 电子公章:CA证书生成的数字图章,肉眼看似红色圆形,实为加密数据。
以上七类基本覆盖了99%的用章场景,收藏一份高清公章图片大全,可在比对时快速定位。
如何辨别真假公章?五个肉眼可辨的细节
拿到一份文件,如何三秒判断公章真伪?自问自答如下:
1. 直径与标准是否匹配?
行政公章直径38-42mm,发票专用章45×30mm,误差超过±1mm即需警惕。
2. 字体是否使用简化字?
真章必须使用国务院公布的简化汉字,繁体、篆体、异体字一律视为异常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3. 五角星角度是否锐利?
真章的五角星尖角锐利、对称;**激光雕刻的假章边缘常有锯齿或钝角**。
4. 印油渗透是否自然?
真章使用回墨印油,纸张背面可见均匀渗透;**假章常出现“外深内浅”或“油圈”**。
5. 是否有数字防伪码?
2020年后新刻公章多数带13位防伪码,登录“公安部全国公章备案平台”输入即可秒验。
公章图片大全的合法获取渠道
很多人担心网上下载的公章图片会侵权,自问自答如下:
Q:能否直接百度图片搜索“公章图片大全”?
A:可以浏览,但不可商用。推荐以下三种**零风险获取方式**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登录“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”,下载企业自行公示的印章备案截图。
- 使用“公安部公章备案查询”小程序,输入企业名称,官方会返回带水印的公章缩略图。
- 向刻章公司索要“印章留底卡”,留底卡上的扫描件分辨率高达600dpi,可用于内部培训。
电子公章与实体公章图片如何区分?
电子公章肉眼看起来与实体章无异,但本质完全不同。
- 文件属性:右键属性查看,电子公章文件后缀为.ofd或.pdf,内含CA证书。
- 放大观察:放大800倍后,电子公章边缘呈矢量平滑;实体章扫描会出现毛边。
- 验签结果:使用“数科OFD阅读器”打开,若提示“签章有效”,即为真电子公章。
收藏公章图片大全时的三大禁忌
即使是学习用途,也要注意红线:
- 禁止PS抠图再合成:任何涂抹、拼接行为都可能触犯《刑法》第二百八十条。
- 禁止上传至公共云盘:公章图片带有企业敏感信息,建议使用加密U盘离线存储。
- 禁止打印后随意丢弃:打印件等同于复印件,需加盖“作废”章并粉碎处理。
实战:三秒钟核对合同上的公章
拿到一份采购合同,如何快速核对?按以下顺序执行:
- 用手机拍下合同公章,打开“公安部公章查询”小程序,上传图片自动比对。
- 若系统提示“无备案信息”,立即查看五角星角度与字体,发现异常立刻拒签。
- 若系统返回“已备案”,再核对合同落款名称与备案名称是否一字不差。
整个过程耗时不超过三秒,**可拦截90%以上的假章风险**。
延伸:公章遗失后如何防止图片被滥用?
公章一旦遗失,除了登报声明,还要做三件事:
- 第一时间在“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”发布遗失公告,**公告截图可作为法律证据**。
- 向开户银行提交《印章挂失申请书》,同步冻结所有预留印鉴。
- 重新刻章时,要求刻章公司在旧章编号后加“-1”,并在公安系统备注“旧章作废”。
完成以上步骤后,即使旧章图片流出,也无法通过银行或政务系统验证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