膝盖到底长什么样?先搞清骨骼与软组织分布
很多患者在门诊拿着手机里的“膝盖的图片大全”问我:“医生,我疼的位置到底是哪里?”其实,只要把股骨、胫骨、髌骨三块骨头与前交叉韧带、后交叉韧带、内外侧半月板的位置对应清楚,就能快速锁定疼痛来源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膝盖疼痛部位图解:一张图看懂前侧、后侧、内外侧
1. 前侧疼——髌骨与髌腱首当其冲
- 髌骨软化:久坐站起、上下楼梯时刺痛,按压髌骨边缘有摩擦感。
- 髌腱炎:跳跃落地瞬间疼痛,手摸髌骨下极明显压痛。
2. 后侧疼——腘窝囊肿或半月板后角撕裂
- 腘窝囊肿:膝盖后方鼓包,屈膝时胀胀的,超声可确诊。
- 半月板后角撕裂:深蹲或跪地时“咔哒”一声,随后持续钝痛。
3. 内侧疼——鹅足滑囊炎与内侧副韧带
- 鹅足滑囊炎:跑步后内侧“针扎样”疼,夜里伸腿会抽痛。
- 内侧副韧带损伤:踢球被顶到膝盖外侧,内侧瞬间撕裂痛。
4. 外侧疼——髂胫束摩擦综合征
- 长跑者多见:每跑一步外侧像火烧,下坡更明显。
- 自测方法:单腿站立微屈,外侧一条“筋”紧绷且疼。
膝盖结构图片大全:从X光到MRI层层解析
X光片能看到什么?
主要看骨性结构:关节间隙是否变窄、骨赘是否增生、髌骨位置是否高位。一张标准正侧位片就能排除骨折与严重骨关节炎。
MRI能看清什么?
软组织一目了然:半月板撕裂信号、韧带水肿、软骨下骨骨髓水肿。临床常用T2压脂序列,高亮信号提示急性损伤。
超声能做什么?
动态检查髌腱、鹅足滑囊、腘窝囊肿,医生可让患者主动屈伸,实时观察病变滑动情况,费用低、无辐射。
如何根据疼痛部位选检查?自问自答帮你少走弯路
Q:前侧疼,上下楼梯加重,拍X光还是MRI?
A:先拍X光排除髌骨脱位或高位髌骨;若怀疑软骨损伤,再补MRI。
Q:跑步后外侧疼,需要CT吗?
A:不需要。CT对髂胫束摩擦综合征价值不大,直接做超声+康复评估即可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Q:膝盖后方鼓包,MRI太贵,超声能确诊吗?
A:可以。超声能区分单纯囊肿与半月板后角撕裂继发的囊肿,准确率超九成。
日常养护:照着图片练动作,比吃药更管用
1. 髌骨软化:坐姿抬腿
坐在椅子前端,膝盖伸直勾脚尖,坚持10秒×15次,早晚各一组,强化股四头肌内侧头。
2. 鹅足滑囊炎:侧卧抬腿
侧卧下方腿屈曲,上方腿伸直向上抬,保持骨盆稳定,15次×3组,减少内侧肌腱摩擦。
3. 髂胫束摩擦:泡沫轴放松
将大腿外侧压在泡沫轴上,从髋到膝缓慢滚动,每侧2分钟,跑前跑后各一次。
常见误区:别被“膝盖的图片大全”误导
- 误区一:看到骨刺就手术——骨刺是代偿产物,疼痛根源常是软骨磨损,盲目切除反而加重不稳。
- 误区二:MRI报半月板退变就静养——退变≠撕裂,过度静养肌肉萎缩更快,应在无痛范围内早期激活。
- 误区三:护膝越紧越好——过紧阻碍血液循环,髌骨活动受限,建议选开孔式髌骨带,仅在运动时佩戴。
进阶阅读:一张MRI教你读懂报告术语
拿到MRI报告,常看到“PD高信号、T2压脂高信号、Ⅱ级信号改变”等字眼:
- PD高信号:提示半月板黏液样变,未必是撕裂。
- T2压脂高信号:骨髓水肿或急性韧带损伤。
- Ⅲ级信号:贯通上下关节面的高信号,才是明确撕裂。
把这些术语与“膝盖结构图片大全”对照,就能看懂医生口中的“红区撕裂”“白区撕裂”到底在何处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