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要准备一份海鱼图片大全?
去海鲜市场、海边垂钓或浏览餐厅菜单时,不认识鱼种=容易买错、吃错、付高价。一份带高清图与俗名、学名对照的清单,能让普通人秒变“半个专家”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常见海鱼图片大全及名称(按海域分布)
1. 东海与黄海常见种
- 小黄鱼:体侧金黄,尾柄细长,俗名“黄花鱼”。
- 带鱼:银灰色带状身躯,无鳞,背鳍从头连到尾。
- 鲳鱼:扁平椭圆,银白体色,又叫“平鱼”。
2. 南海暖水特色种
- 石斑鱼:厚唇、斑点明显,常见“青斑”“龙胆斑”。
- 金线鱼:侧线呈金黄色纵带,肉质细嫩。
- 红杉鱼:通体鲜红,尾鳍深叉,是刺身好料。
3. 渤海与北部冷水种
- 真鲷:鲜红体色,额头隆起,节庆宴席必备。
- 牙鲆:双眼同侧,扁平身形,俗称“比目鱼”。
- 鳕鱼:长条形,下颌有须,肉质雪白。
如何快速识别常见海鱼?
Step1 看体形
先分三大类:纺锤形(如鲅鱼,善游)、侧扁形(如鲳鱼,适合底栖)、圆筒形(如海鳗,钻洞)。
Step2 数背鳍与尾鳍
背鳍硬棘数量是分类学硬指标。例如:
- 真鲷:背鳍硬棘11根,软条13根。
- 鲈鱼:背鳍前后两段,前段硬棘12根。
Step3 查体色与斑纹
用手机拍照后放大观察:
- 斑点排列:石斑鱼斑点呈六角形,豹纹鲨斑点呈梅花形。
- 纵带与横带:金线鱼一条金线纵贯,黄姑鱼多条暗色横带。
海鱼俗名与学名对照表(快速检索)
俗名 | 学名 | 一眼识别特征 |
---|---|---|
马鲛鱼 | Scomberomorus niphonius | 体侧有波浪形条纹 |
秋刀鱼 | Cololabis saira | 细长如刀,背部青黑 |
多宝鱼 | Scophthalmus maximus | 双眼位于左侧,体呈菱形 |
红笛鲷 | Lutjanus sanguineus | 全身鲜红,尾鳍截形 |
常见疑问解答
Q:为什么同一种鱼在不同地区叫法不同?
A:中国海岸线长,方言差异大。例如“鲅鱼”在山东叫“蓝点马鲛”,福建则称“马加”。记住学名即可避免混淆。
Q:冷冻鱼块如何辨别原品种?
A:看横截面:
- 真鲷截面呈淡粉,肌间刺少。
- 油带鱼截面银白,肌肉纤维细。
若已去皮,可闻气味:真鲷带微甜,油带鱼略腥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Q:市场常见的“龙利鱼”到底是什么?
A:国内销售的“龙利鱼”多为越南巴沙鱼(Pangasius),属淡水鲶形目,并非真正的海生比目鱼。购买时看标签产地可避免误解。
---进阶技巧:用手机拍照+识图软件秒查海鱼名称
- 打开相机,确保光线充足,对焦在鱼眼与侧线。
- 使用“iNaturalist”或“识鱼”小程序上传图片。
- 软件会给出相似种列表,再对照本文表格即可锁定名称。
收藏级清单:10种高颜值海鱼及其拍摄要点
- 小丑鱼:珊瑚礁浅水,橙色体配白条纹,拍时关闭闪光灯防惊吓。
- 狮子鱼:红白相间,鳍棘有毒,长焦镜头保持距离。
- 蓝倒吊:通体宝蓝,逆光拍摄可突出金属光泽。
- 皇帝神仙鱼:黄蓝黑三色,广角镜头收纳珊瑚背景。
- 刀片鱼:身体透明,需侧逆光才能显影。
- 鹦嘴鱼:吻部似鹦鹉,拍摄其啃食珊瑚瞬间。
- 石头鱼:伪装高手,先找轮廓再对焦。
- 鬼龙:海马近亲,体色随环境变,微距镜头捕捉细节。
- 青蛙鱼:斑点密集,趴底姿势,低角度拍摄。
- 月光水母:虽非鱼类,常与鱼群同框,慢门拉丝效果。
写在最后的小贴士
把本文收藏到手机相册,下次逛海鲜市场或潜水旅行时,对照图片+学名+识别技巧,再也不怕叫不出鱼名。若遇到新品种,记得记录时间、地点、水深,上传到社区论坛,与全国钓友共同完善“海鱼图片大全”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